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文章正文
说说《田一可说弟子规》这本书
作者:兰风雨    发布于:2018-06-27 11:02:39    文字:【】【】【

      《田一可说弟子规》这本书的封皮似乎能告诉你作者的睿智和国学的力量,蔚蓝的天上,从《弟子规》古卷里流出一朵白云,瞬间便一唱雄鸡天下白,封皮的下半部分白至永恒,田一可说弟子规几个字是凸出来的,深深地铭刻在天地之间,这种凸版印刷术给人以深刻感和力量感。

匠心独运啊!

       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想起一句电影台词,就是八十年代火遍中国的日本电影《追捕》里说的:跳吧、跳吧、跳下去,你就会融化在蓝天里,虽然在剧情里,这是反派角色的油腔滑调,但这句话本身的意思离我此时的心境最近,自然是:读吧、读吧、读下去你就会融化在那似蓝天般的国学智慧里。

       虽然这有点扯,但我还是坚定的认为,这本书皮精肉美,值得一读,读进去会大有裨益。

      这份坚定大概来自三个层面:

      一、国学本身的力量。

      什么叫国学?在我看来,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文化精髓和人文精神,几千年来,贯穿于民族血脉之中,奠定了华夏大厦的精神基石,由这种精神孕育出来的力量就是中国力量。

     很多人认为,国学是故纸堆,是老古董,是小孩子的牙牙学语,是超然于现实之外的纯粹学问。其实不然,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国学已经成长为民族性格和国家精神,譬如"天下大同";譬如"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譬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譬如"精忠报国"等等,都已成为我们的人生秉持和骨子里的遵循。

    半部论语治天下,力量大不大?这是古人治国安邦经验的总结。现在,我们搞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论语》中首句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不是高度契合呢?先人的智慧管了几千年,而且会一直管下去。对今天的一切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弟子规》虽成于清朝,但所有内容全部来源于儒家学说,因此,我们研究《弟子规》的眼界是整个中华文明史,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大国学,诚然,《弟子规》在人心智的导引和行为的约束上有着实实在在的力量,特别是在青少年的成长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二、作者的艺术功力。

     《史记》告诉我们,司马迁的艺术功力有多牛?一部史书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虽历经千年,依然活色生香,百读不厌。书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但终究是给人看的,要点燃读者,要"洛阳纸贵",要经久不衰,最关键的就是作者的艺术功力。

     田一可何如?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建波先生说:讲《弟子规》,在国内无人能出其右,《田一可说弟子规》问世以来,读者反映热烈,市场认可度居高不下,为什么?源于他的艺术功力。

 在我看来,可以概括为新、深、实几个字。

       新即创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弟子规》系国学宝典,自然攀登者众多,而田一可独辟蹊径,跳出此山外,又在此山中,以当今社会人伦为背景,以国学要义为舞、以哲思寓理、以故事释义、为读者奉献了一台全新版的《弟子规》大戏,新意迭出,引人入胜。

       新在鲜活。文思跳跃,语言生动,故事活生生,毫无古旧之气,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

       新在独言。以独到之见解,抒大爱之情怀,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作者的仁爱观,沉淀浮躁的心灵,充实空虚的灵魂,解开迷茫的心锁,化解急躁的情绪,让读者倍感温暖。

      新在突破。一是突破了"弟子"的概念,放大到每个人;二是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与今天的社会、家庭、个人紧密相连。

       深即通心。虽然是老调重弹,况且有很多人在弹,但田一可却弹出了裂帛之声,直击读者心灵。

       以哲思启心。书中充满人生智慧的箴言警句比比皆是,类似"今天你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你曾经给过这个世界的";成功就是一个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当你烦恼了、痛苦了、压力大了、郁闷了、纠结了、徘徊了、踟蹰了、忐忑了、生气了、不幸福了,一定是因为你的智慧不能足以驾驭当前的形势。"等等,让人在哲理中开悟,在开悟中成长。

       以故事入心。这类书籍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生僻乏味,就文释义,从冷到凉,而田一可就像个烹饪高手,为读者调制出一桌珍馔佳肴,读来百味入心,纵观全书,长长短短有166则故事,解决了乏味的问题,当你手不释卷时,心就打开了。

       以情怀暖心。以情动情,以心暖心,田一可在这本书的后记中说:2004年,我目睹了一个大学生因为六次找工作失败而自杀的惨状,从那一刻起,我便开始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怎样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我发现了《弟子规》,也就是说,写这本书的初衷是拯救,一切思想、材料、文字都是从拯救出发的,所以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爱,能够感觉到爱的人就是读懂了这本书,而读懂了这本书的人也会爱心一片。

       实即踏实。很多人读了《田一可说弟子规》觉得解渴,而读者的解渴正是从作者的踏实中来。在我眼里,田一可是个不安分的人,但他的不安分正是为了守己,他要守住自己的心,他要向命运挑战,他要让生命发光,因此,他屡屡改变自己。在师范教了六年书,事业巅峰,不教了,下海经商;做了八年生意,顺风顺水,不干了,去中央美院和中央艺术研究院读书;读了几年书,书法及艺术修养精进,不读了,去北大、清华、人大这些名牌大学讲学。现在,他游走于大江南北,开堂授课,把国学发扬光大,在人生途中,他不断修正自己,让思想、情怀、职业、生活都合乎自己的内心,为此,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甚至因家人重病,每天靠借钱度日都不能击垮他,这是一颗多么踏实的心啊!

       凭着他的踏实,像黄绮、韩志安、欧阳中石、王蒙、楼宇烈、周建波等一批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接纳了他,或师或友,凭着他的踏实,这个浮躁的社会认可了他,讲课邀约不断,上至中央机关、央企、国企以及名牌大学,下至工厂、学校、街道,幼儿园,弟子众多,人气爆棚。

他的一个学生告诉我,听田老师讲课有三动:一是触动,二是感动,三是行动,这应该就是《田一可说弟子规》受到读者热捧的原因了。


三、读者的内心呐喊。

       一本书的生命力在于读者内心的呐喊。《田一可说弟子规》的责任编辑杨晓红写了一篇文章,叫《我为什么要做这本书》,读起来感情真挚,如泣如诉。"在经历了反反复复近百遍的学习后,我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对自己,对他人,对人生,对世界开始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与理解,整个人仿佛进入了开悟的状态,从思想到认知,从视野到胸怀,从态度到心境,从理论到方法,我仿佛经历了恍然大悟般的改变!"在这些燃烧着的文字中,我听到了她内心的呐喊!

       杨晓红道出了许多读者的心声,他们认为,这本书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同时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

       邮政集团沧州分公司组织了读书会,集体学习《田一可说弟子规》,而且参加学习的几十号员工全部写了学习心得,我看了几篇,确实发自内心,并非敷衍之作,这在当下浮躁的社会尤为难能可贵。

      一个人呐喊是一朵浪花,成千上万人呐喊就是一片大海。《田一可说弟子规》上市第一个月销量即达7000冊,让杨晓红所在的知识产权出版社措手不及,以至于新书发布会开在了第二次印刷之后,这让出版社切实感受到了国学的力量和田一可的才能,因此着手组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大讲堂"活动,签约田一可为首讲教授并计划陆续出版田一可北大国学讲稿系列丛书。

      我已经过了耳顺之年,好像不应该是《田一可说弟子规》读者群中的一个,但我确实是。


作者:兰风雨      河北省沧州市广电局原局长

 

 

 

 
 
脚注信息

专职助理:邓记坪        电话:13811055110